对一则论语的理解

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

孔子温和但严肃,威严但不刚猛,恭谨但安详自然。

本条是从孔子弟子的视角谈孔子气质的。“温和”说的是孔子的神态与言谈举止。孔子“温良恭俭让”,弟子们都觉得他平易近人。孔子还很少生气,隐士们的讥讽他付之一笑,甚至被骂丧家之犬时他还自嘲一番。但这并不等于懦弱,因为他对待理想道义与从来都是无比严肃的。为了推行道义,当“丧家犬”也在所不辞;面对子路对他品行的质疑,他用“天厌之”来起誓;面对一朝可得的真理,他愿意用生命来换取……这便是“温而厉”。

正是他对待道义的庄重严肃,让人心底生出敬意,孔子的形象便添了些许“威严”。同时,孔子的学说本身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,带有思想的光芒,有人说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”,所以人们心中的孔子形象自然高大威仪。这样的威严比那些由刚猛带来的咄咄逼人的威严更牢固,更发自内心。这便是“威而不猛”。

孔子知礼,对待君上自然恭敬,但他不会拘束不安,因为礼节有度,过于谄媚、谨小慎微亦不合乎礼。孔子好学,请教问题时自然谦逊,但不会诚惶诚恐,因为他坚定地信仰自己的学说。上一条中提到,孔子闲居时怡然自得,因为其人心安理得,活得自在。这种内心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的状态的外在表现便是“安详自然”。这便是“恭而安”。

对于普通人而言,温和与严肃、威严与不刚猛,恭谨与安详仿佛是不能兼有的,因为其分寸难以掌握。孔子深知“过犹不及”的道理,以其深厚的道德修养让每个状态都恰到好处,成功示范了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。